心系病证

为君主之官,位于胸中,两肺之间,膈膜之上。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,在五脏六腑中居于首要地位,可统摄、协调其他脏腑的生理活动。

心主血脉,主神志,其华在面,开窍于舌,与小肠相表里。心之阴阳气血是心进行生理活动的基础。心气心阳主要推动和温煦血液运行(主血脉),心阴心血则可濡养心神(主神志)。

心的病理表现主要是血脉运行的障碍和情志思维活动的异常。心系病证的病因主要有情志失调、饮食劳倦、年老体虚、外邪侵袭等,病机主要有虚、实两方面,虚证为气血阴阳的亏损,实证为瘀、痰、饮、火、寒等。正虚邪扰,血脉不畅,心神不宁,则为心悸;寒、痰、瘀等邪痹阻心脉,胸阳不展,则为胸痹;气虚至竭,血瘀日甚,瘀血化水,则为心衰;阳盛阴衰,阴阳失调,心肾不交,则为不寐。

心病与其他脏腑疾病关系密切。如心悸、胸痹日久,心之阳气进一步耗伤,阳虚水泛,可致咳嗽、喘证、痰饮、鼓胀、水肿等病证,甚至阴盛格阳,出现心阳虚衰之喘脱。他脏之病日久亦可导致心系病证。如咳嗽、哮病、肺胀日久伤及正气,心肺气虚而致心悸;眩晕、头痛等病久则肝肾阴精损伤,心肾不交而成不寐;消渴日久,阴虚燥热,痰瘀阻络而致胸痹。临床应将心系病证与他系病证互参,审证求机,详辨主次,灵活运用。

心系病证的辨治当分清虚实、标本、缓急。治疗心之虚证有益气、养血、滋阴、温阳诸法,治疗心之实证有理气、化瘀、祛痰、利水、清热、散寒诸法。本虚标实者又当虚实并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