脾胃系病证

胃系病证是由于饮食因素、感受外邪、情志所伤、体弱久病等,影响脾的运化、胃的腐熟功能而引起的病证,病位主要在脾胃。脾胃位于中焦,脾主运化水谷精微,以升为健,喜燥恶湿;胃主受纳腐熟水谷,以降为和,喜润恶燥。脾与胃相互络属,共同完成水谷的受纳与运化功能,而纳运功能的正常发挥,又取决于脾胃是否升降相合、燥湿相济。脾系病证的发生主要由于脾胃的纳运功能失常所致,故使脾胃燥湿相宜、升降相和,恢复脾胃纳运功能为小儿脾胃系病证的基本治疗原则。

脾胃系病证为儿科常见病证,常表现为水谷受纳运化失常,生化无源,气血亏虚,水湿留滞,痰浊内生,乳食积滞,血失统摄等相应证候。临床常分虚实,虚在气、血、阴、阳,实在湿、食、寒、热。小儿脾常不足,虚实相兼常见。治疗时不宜轻用攻伐,也不可骤补。补虚时必须补中寓运,消积时又需消中兼补,燥湿时必须燥中寓濡,滋阴时又当滋中潜化。